• 1
  • 2

分类导航

秋葡萄采摘忙,螺杆泵来帮忙

时间:2013-10-21 09:35:51

 秋葡萄采摘忙,螺杆泵来帮忙

  9月底,瓜果飘香,葡萄熟了,内蒙古乌海迎来了最忙碌的采摘时节。走进乌海市汉森葡萄种植基地,满眼都是浓郁的绿色,沙地里一排排葡萄架整齐有序,一串串饱满剔透的葡萄压满枝头。在3000多亩的酒庄葡园里,农民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他们熟练地剪下成熟的葡萄,整筐地抬到田边地头。不远处,一辆辆满载的农用车整装待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乌海的葡萄种植面积已达到2.5万亩。”在乌海市葡萄办主任王芳看来,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当地葡萄产业集群效应日趋明显,葡萄酒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乌海葡萄”通过了国家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以汉森为代表的主要葡萄酒企业,其产品在国内外各类评比中屡获大奖。王芳说:“每年的葡萄采摘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活动,无论是企业还是种植户,都期待在这个时节获得好收成。”

  采摘收获喜悦满载而归

  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名正和岛企业家踏入汉森葡园,他们与种植基地的农民一起采摘葡萄。很多人还是头一次看到几千亩的连片葡园,笔直的防护林一望无际,沙海里的满园绿色令他们感到惊讶。技术员李怀生介绍,为了保证原料质量,葡萄采摘全部是人工作业,他给游客讲解挑选熟果并剪下一串串葡萄。

  李怀生说,乌海在9月底、10月初的葡萄收获季节基本上是晴朗的天气,所以坏果率极低。“葡萄成熟季节最害怕遇到连绵阴雨天气,可能会导致葡萄的发霉病变,影响葡萄的品质与产量。”而精细化的人工采摘,除了及时发现坏果,还能避免未熟透的葡萄混入,因为葡萄的糖分与酸度对酿酒有很大影响。

  乌海恰处世界葡萄黄金种植带的北纬39度,茫茫沙漠,为葡萄赋予了炽热的阳光和通透的土壤,让它富含糖分与矿物质,葡萄根系能深达地表8米至10米以下;黄河水丰饶的养分,带给了葡萄充沛的滋润。法国拉图酒庄家族成员在考察完汉森后曾说:如同吉伦特河之于拉图庄园,荒漠地区降水稀少,黄河在乌海葡萄种植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葡萄酒是有生命力的载体,从种植葡萄到酿酒工序,技术人员都将各自环节做到精益求精。汉森控制亩产在500公斤以内,技术总工李怀生说,一棵葡萄树一年能挂3次果实,为了保证果实的质量往往只保留第一次的挂果,之后的果实都会被摘除。

  说到肥料的使用,李怀生说:“我们每年都要囤积大量的牛羊粪便等农家肥,冬季保墒时就埋进葡萄根部,以利于葡萄树在来年春季抽芽时汲取养分。”在采摘现场,外来的客人还与农民搞起了竞赛,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今年的采摘季,汉森将从自有基地以及周边合作种植区共计8万亩葡园里,储存全年的生产原料。

  金秋开榨引来游客称奇

  葡萄运送到酒厂,而收货站早已排满了长队。除了汉森自有基地的葡萄,还有周边地区种植户送货的车队。等在一旁的酒厂技术员给每辆车的葡萄预检,合格通过后过磅称重。“如果发现了变质的坏果,一概拒收。”检验员小刘说,过磅的时候,还要抽取葡萄样品做糖度和酸度等指标测试,并记录档案。

  过磅后,根据葡萄品种将它们分区,以免压榨时发生混淆。这样一来,某一批葡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能够在收购环节建档。既为之后的酿酒环节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建立了可追溯体系,哪一批葡萄进了几号发酵罐,直至出了哪一批酒,都有据可查。正是在每一道环节的严格把关,汉森因此获得了201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主席质量奖”。

  开榨即将启动,工人在场外将20米的自动传送带连接到厂内的除梗破碎机,传送带两侧的工人各就各位。随着一声令下,搬运工将饱满的葡萄一筐筐倒在皮带上,两侧的筛选工仔细地对果实与夹带的叶片进行挑拣,葡萄被迅速地输进除梗破碎机,果梗分离,清香甘甜的葡萄连皮带籽被螺杆泵抽入贮存罐。

  为了确保进罐原料质量,在除梗破碎过程中,技术员还要进行3次以上的跟踪检验,发现问题随时停机处理。在贮存罐进行10天左右的自然发酵,然后压榨分离,进入葡萄酒酿造的各个环节。

  葡萄压榨是酒厂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现场参观的客人对快速高效的开榨工序啧啧称奇。今年夏季,乌海受冰雹等极端天气影响,汉森葡萄种植基地加强各个环节的田间管理与防控,万亩葡园迎来了大丰收。开榨以来,厂区平均每天运送葡萄的重型车辆就超过20多辆。

  体验葡萄采摘与参观开榨仪式,还被列入了“乌海一日游”之中,汉森酒庄是国家3A级景区,也是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向第三产业延伸,精品、观光农业等高效产业逐渐成型。”乌海市农牧业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乌海市正在推动构建以葡萄采摘、葡萄酒品鉴、农业休闲园为主的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带,将葡萄产业发展与文化景区建设相结合,打造中国西部有机葡萄与葡萄酒生产基地,构建“中国·乌海沙漠原生态葡萄酒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