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分类导航

泽国泵与电机产业遇“尴尬”

时间:2013-06-10 08:45:23

 

  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的与电机产业占全镇工业产值的18%~20%左右。根据最新统计,今年,该产业一片“飘红”,全镇800家~900家左右的相关企业多数销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4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增速最快的企业增幅近80%。企业目前的状况真如这些数据反映一样的美好?日前,记者走访了几家规模以上的泵与电机企业。

  今年销量增幅明显

  春节后表现突出

  据温岭日报报道,“最近很忙,企业订单不断,如今员工加班加点都来不及生产。”作为该镇龙头企业,浙江大元泵业有限公司今年销量增幅比较明显。公司董事长韩元富介绍说,春节后,公司的销量就非常不错,3月就将去年存货全部销售完,而且订单不断,现在企业都在加班加点赶订单,即便如此,企业每月还有2万台左右的产能缺口。

  其实,为了满足订单需求,企业从2012年6月开始利用原有生产厂区进行零地技改,如今一期12000平方米已经完工投入使用,二期即将开工。

  当然,生意忙的不仅是大元一家,据统计,今年1月至4月,环洋、申元、鸿友、阳春、格凌等去年产值超亿元的泵与电机企业,都有两位数的增幅。而规模以上的相关企业中,增幅最快的当属一家去年产值为2900万元的压缩机生产企业,其增幅高达79.44%。

  “研发新产品,增加国外布点。”阳春机电负责人钟先生介绍说,为了抢滩北美、欧洲、东南亚以及中东市场,多数泽国泵与电机企业正内外兼修、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同时还积极拓展海外客户、参加各种国内外展会,部分企业甚至设立了海外分公司。

  用工成本、汇率、土地制约

  企业自曝利润减少

  虽然不少企业的销量在不断增加,但还是有不少企业负责人抱怨企业生存现状并未像这些数据来得光鲜。

  “我们的压力很大,各种成本在不断增加。”一位电机企业负责人陈先生介绍说,首先企业的用工成本每年都在增加,如今年工人月工资就增加了10%以上,可是产品的售价不会年年都上调。“虽然矽钢片的价格同比下降了,但根本无法抵消上涨的人工成本。”陈先生说,现在,矽钢片每吨在5000元多点,去年价格5200元/吨左右,而比去年年底大概也就下浮10个点,远远比不上人工成本的涨幅。

  同时,多以美元结算的出口企业,更是担心汇率问题。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一方面,企业的成本在上升,另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创新高。这对出口企业来说有订单也不敢接,因为稍不留神,订单越多可能意味着亏损越多。

  除了各种成本的上升,企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土地等因素的制约。“我们企业大约9亩多,缺30多亩。”为确保订单,陈先生不得已开始租地、租厂房。

  不少规模以上企业受到了土地的限制,有的进行零地技改,如大元等,有的部分厂房外租,因为如今的泽国,土地资源紧缺、地价高已是不争的事实,不少急欲扩大规模的企业不免“有心无力”。

  “虽然利润少,但有四五百名工人要养。所以,我们只能在量上下功夫。”另一位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表示,尽管利润已经非常低,但他们都在加大生产力度,增加产量。

  品牌欠“硬”

  同质化竞争加剧

  人工成本、用地指标,这些都是多年来制约企业发展的客观因素,而同质化竞争则给这个行业带来了更大冲击。

  “这行的竞争非常激烈,往往都是本地区的竞争。”一家规模以上压缩机企业负责人于先生向记者透露,由于产品同质化,为了抢占市场,客户会不断地调低价格,而客户的调价是根据生产企业自身报价来定的。

  “要这种贴牌加工订单也是出于无奈,不是我们没品牌,而是没有响亮的品牌。”对于这一现状,众多的企业负责人也是心知肚明,泽国的泵与电机产业相对于国外市场,大多还是中低端产品市场,主要的竞争优势在于价格,但一味地压价,竞争企业只能“偷工减料”,质量难以保证。

  “其实,我们可以生产好东西,销售自己的品牌,但我们的品牌一时难以被认可。”一家规模以上机电企业负责人陈先生说,想要一下子打响自己的品牌有一定的难度,在接贴牌订单时,如果行业协会能够牵头企业,一致对外,掌握部分的主动权,可能也是应对“困局”方法之一。

  记者手记 Reporter notes

  换条路走,产业需整体提升

  有的时候换种思路可能就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其实,同质化竞争从鞋业到机械类都存在,曾经有人评价过温岭的泵与电机行业,“走的人多了,最后只能无路可走了。”

  对于本地企业来说,同质化竞争就是劣势之一,同行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最终导致的是价格更低、产品质量更差,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死胡同。这个结果很多人能预测,有人说需要政府来牵头,但毕竟是市场行为,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走的人多了,堵塞了,是否可以换条路走,产品更新换代,进行创新。

  那换条路是否行得通?采访中,韩元富透露,他们研发中的最大困难就在于材质问题,虽然企业的研发团队在开发,但其中一个产品的原材料跟不上,因为国内基础原材料的质量跟不上,而进口又要受制于人,这给企业新产品的生产带来阻力。他介绍,在一种产品上需要一个陶瓷环,国内这个材料成本1.5元至3元左右,而要保证产品质量就必须使用进口陶瓷环,进口的成本就要高20倍以上,这让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只有行业的相关产业都提升了,才能有更大的竞争力,才能走出不同的路。